|
抢险救灾队伍中的一名排头兵
黄小平,男,1974年2月出生,中共党员,余姚市低塘街道西郑巷村理发店店主。2013年,余姚遭受特大洪灾期间,他不顾自己家中受灾,主动参与到救援工作中,用自家的皮划艇转移受困群众近百人,运送救灾物资200多箱,运送救灾人员50多人次。他的举动感动了周边许多村民,村民们纷纷赞赏这位新余姚人,认为他是新余姚人的杰出代表。2014年他被评为“浙江好人”。 |
黄小平
|
亲历两次大地震,竭尽全力抢救生命
黄小平1993年入伍,被分配到西藏山南错那县。错那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日照时间长,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?;菩∑狡绞比ケ呱谥辞?,一走就是两三天。冬春之时,当地常有雪灾发生,他们就冒着严寒、踩着积雪,帮助群众、抢救牲畜。艰苦的环境与适应性训练,让黄小平学到了适应复杂气候条件的技能。7年后,他调往成都。在成都的5年里,他与战友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的前线,无数次将群众从困境中救出。

退伍复员后,他回到泸州老家,加入了当地较有名的民间救援组织——山地救援队。2008年,四川省发生了“5·12”汶川大地震。震后第一时间,黄小平与救援队一起带上装备,分赴都江堰虹口乡(龙口乡)、绵竹市汉旺镇参与统一救援。用黄小平的话说,灾难发生时,他的救援队员个个训练有素,避免志愿者成灾民,不为救灾添堵。有一次,黄小平接到指挥部任务,去帮助受困于二楼危房中的一对母子。她家的房子裂开好多缝隙,微微倾斜,随时有倒塌的危险?;菩∑接攵佑讯懊凰?,凭着经验爬上二楼,将母子二人安全地救下来。楼下的群众,目睹了这惊险的一幕,看到母子平安脱险后,鼓起掌来并大声叫好。这位激动的母亲,一下子跪在地上,感谢黄小平的救援队。这一跪,也让黄小平强忍了8天8夜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。
2008年,黄小平与妻子来到了余姚市低塘街道西郑巷村创业,经营着一家理发店。这对新余姚人夫妇,凭着热情与勤劳,小生意一直做得不错。
2013年4月20日,四川雅安发生地震。一直心系家乡的黄小平马上联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山地救援队,安排好店内的工作,购好机票,带上妻子牵肠挂肚的叮嘱直飞成都,辗转到达芦山县。黄小平不顾路途劳累,立刻带上红外线生命探测仪,领着搜救犬,与队员们投入抗震救灾中。他竭尽全力抢救生命、安置群众,用一颗赤诚的心来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。
投身第二故乡抗洪救灾,不眠夜里扛起责任
2013年10月6日开始,受台风“菲特”影响,余姚市连降特大暴雨,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。持续的暴雨,让不少民宅严重受淹,群众家里停水断电,座机不通,手机没电,城市道路基本瘫痪,受困群众急需救援。
低塘街道西郑巷村是低塘街道的重灾区,陈蔡、克山等村的群众受灾尤为严重。8日,振兴路已被大水所淹,交通阻断?;菩∑降睦矸⒌辏呀?0厘米,但他只是简单地向妻子交代了一下,就划着自己备用的皮划艇去了西郑巷村村委,加入到抗洪救灾队伍中。此刻,黄小平最挂念的是那些来西郑巷村周边企业打工的外来务工兄弟们,因为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平房里,一遇到水灾,他们的租房就会首先进水,急需转移。加上晚上停电,许多灾民都被困在水中,形势相当严峻。黄小平行进至陈蔡自然村时,发现村内的一处地方有300余名受灾群众正焦急地等待救援,他当即决定先把孕妇和小孩转移出来,并及时与街道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,报告了群众受困情况,然后与救援队员一起把300余名受灾群众转移到西郑巷村避灾中心。忙完这些,他仍不放心,又划着船挨家挨户地去搜寻。
救援过程中,黄小平的脚不知何时被割伤,划了长长的一道口子,他熟练地进行了包扎,依然坚持救援。在那7个不眠之夜里,黄小平把村委办公楼当作自己的家,用面包与矿泉水当饭,饿了吃上两口,一听到有新任务,就立刻划着皮划艇开展救援工作。
黄小平的救灾行动得到了群众与村干部的一致好评。灾后第3天,村里安排他去一个安置点给灾民传授一些灾后自救的知识。就在他讲课的时候,突然来了一名大腿受伤的村民,冲着他发了一顿火?;菩∑讲⒚挥猩浅@斫獾笔比褐诘那樾?,问清情况后,及时将这名受伤的村民送到医院,接受了治疗。事后,这位村民深受感动,特意向他致歉。
身材魁梧的黄小平,经历过无数次的抢险救灾工作,他的精神让每个熟悉他的人都深受鼓舞。黄小平坦然地说:“我是一名救援队员,曾参加过汶川地震与雅安地震的救援工作,有一定的救援经验。同时,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,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,分担一份社会责任。如今,我在余姚工作,成了新余姚人,余姚就是我的第二故乡。现在故乡遭受了如此大的洪灾,我更要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