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急时刻,老夫妇一心营救落水男孩
3月18日,这是丁长明生命的最后一天。路边监控视频拍下的救人画面,成了他生前最后的影像。
当天下午3时57分,身着校服的两名男孩推着一辆电瓶车出现在爱国江建民桥西侧附近,正好位于丁长明夫妇经营的杂货店门口。3时59分,其中一人在江边骑电瓶车,另一人在后面扶着。不知什么原因,原本缓慢向前的电瓶车突然失控开始加速,骑车的男孩连人带车掉入江中。
“长明是第一个看到孩子落水的。”陈婉贞说,她只记得听到河里有“扑通”的声音,然后长明想都没想就冲了出去。
爱国江宽约10米,水深约2米,河埠头与水面的距离约3米。丁长明从家中找到了一根长约6米的捞鱼竿,迅速跑到江边。就在捞鱼竿被落水男孩抓住的瞬间,意外发生了。由于当时情况危急,还没站稳的丁长明只顾大声喊着男孩抓住鱼竿,却没想到男孩抓住竹竿的瞬间,自己被带入水中。危急关头,紧跟其后的丁长明妻子陈婉贞迅速出手,一把抓住了捞鱼竿。一心只想着救孩子的她,一点一点地用捞鱼竿把男孩拉到河埠头的台阶处,根本顾不上已经落水的老伴。

4时02分,落水男孩被成功救起。看到浑身湿透的孩子可以自己沿台阶一步一步走上来,陈婉贞松了口气,这才顾得上回过身去救自己的丈夫。而此时,丁长明在江中已经扑腾得越来越吃力。
4时04分,五六位村民连拽带抬,丁长明终于被救上了岸。尽管村医和村民们对他进行了十多分钟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,丁长明仍然没有复苏迹象。之后,120急救车赶到,丁长明被送往医院抢救,但最终还是没有醒过来。
老伴去世,妻子不后悔先救孩子
男孩被救起时,只是呛了一些水受到了惊吓,并无大碍。而被救上岸的丁长明却嘴唇发紫,陷入了危险当中。参与施救的建民村村医毛联乔说,村卫生室距离事发地也就50米,当天听村民说丁长明落水之后,自己拿起一把听诊器就立刻赶到了现场。当时,躺在路边的丁长明情况很不乐观,不仅嘴唇发紫,手脚没有知觉,就连呼吸心跳也停止了。
痛失爱人,陈婉贞卧床不起。丁长明一米八的个子,100多公斤重的体型,又会游泳,陈婉贞怎么也没想到,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,老伴却没有挺过来。
说到为什么先救孩子,陈婉贞藏在心里20多年的痛再次被提起。原来,20多年前,丁长明和她还有个4岁的儿子。当年忙于家务,儿子也在这条河落水,就是因为没人救援才溺亡的。“我了解老伴,他一定会让我先救孩子,我没有后悔这么做,但是觉得对不起老伴。”眼睁睁看着爱人沉到江里,陈婉贞心痛不已。
助人为乐,一生彰显古道热肠
“长明啊,就是一个老好人,从来没有和村民红过脸、发生过口角,还常常帮助别人。”村民周苏珍和丈夫开了一家理发店,紧挨着丁长明的杂货店,两家做了30多年的邻居。丁长明的杂货店地处建民村最繁忙的地段,建民桥架在爱国江上,形成了双十字路口,过往车辆、行人多,免不了会有小碰擦、小事故。丁长明看到后,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,扶起摔倒的行人,让他们到自己店里坐下,拿来工具帮忙擦拭伤口。“这样的事情,三天两头发生,我们都不知道看到过多少次了。”周苏珍说。
“长明做买卖童叟无欺,遇到老人家买米、油等较重的东西,他总是主动送货上门。”村民周志培也是杂货店的常客,还与丁长明做了几十年的邻居。他说,丁长明开快餐店的时候,每次打菜,总是把菜盒装得满满的,有时看到妻子装得少了点,总要补上一勺,为这事,夫妻俩没少斗过嘴,而丁长明总是这样宽慰老伴:“钱少赚点没关系,都是乡里乡亲的,农村人干的都是体力活,容易饿,要让他们吃得饱啊。”
事发之后,丁长明舍身救人,陈婉贞将生的希望率先留给孩子的感人事迹传遍余姚城乡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小曹娥镇党委、政府,建民村党总支、村委会,建民村商会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前来慰问并送来慰问款。
余姚各单位召开了先进事迹学习会,学习好人在危急关头,不顾个人安危,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