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要对得起老百姓的那一份信任 他诠释了以德立村的诚信担当
黄宝康,男,1963年1月出生,中共党员,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原党委书记。村民的诉求、村里该办的事、上级的最新政策,他都会一一记在笔记本上,然后一一解决落实。他以道德立村、诚信治村、经济强村,使一个意见多、官司多、欠账多的“三多”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、卫生村、小康村。他用忠诚奉公、无私奉献让曾经的“矛盾复杂村”脱胎换骨、凤凰涅槃,成为乡村“道德银行”的发源地,带领乡亲们走上诚信致富、奋斗小康的康庄大道。他曾获评“最美诚信浙江人”、“浙江好人”、“宁波市道德模范”、“感动余姚”新闻人物。 |
黄宝康
|
临危受命 许下郑重承诺
走进邵家丘村,水清岸绿,笑意浮现在村民的脸上。这个毗邻上虞的余姚“边远”村庄,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矛盾复杂村:集体经济欠账多、上访户多、打群架的多,人心不齐。
2001年,邵家丘村刚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,晚上出门一片黑;垃圾遍地,草棚乱搭,是这个村那时最真实的画面。面临即将到来的党支部换届选举,“村支书”成了一个“烫手的山芋”。
当时,正值壮年的黄宝康和妻子经营着一家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企业,生活安稳舒适,他没想到自己会被镇里“选中”。理由有很多,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黄宝康人品好,在村里威望高,应允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。

面对镇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,黄宝康终于松了口,“那我就干一届吧!”2004年11月20日,黄宝康全票当选合并后的邵家丘村党支部书记。面对村民们的殷切目光,黄宝康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暖流,他在村民大会上郑重承诺:“乡亲们信任我,我一定会交给大家一份满意的答卷,让咱们邵家丘村越来越好!”
以诚待人者 人亦信之
“村干部好不好,就看村民对你信任不信任。”黄宝康在工作笔记本上这样写道,“要取得村民的信任,最主要的是要为村民办实事,答应老百姓的事说到做到。”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他始终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。
从2009年起,邵家丘村每年向村民公开征集需求,黄宝康亲笔回复每一张村民需求调查表。面对村民的诉求,黄宝康从不含糊,对于那些能够解决的问题,他会在回复中写下计划解决问题的安排,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,他也会对村民们进行解释。

为了让村干部真正“身”入群众,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,黄宝康在2011年还在余姚市率先推出了“情况在一线掌握、问题在一线解决、作风在一线体现”的入户巡访日记制度,采用以村干部为主、各片片长协同参与的一线工作法,要求村干部每星期至少2次到村民家中或田间地头进行巡查巡访。现在,“巡访日记”已成为邵家丘村干部联系群众、解决问题的纽带和桥梁。
进入自媒体时代,邵家丘村建立了30个以村民、党员、村干部为主体的三级微信塔群,每名村干部至少联系一个村民微信群,除了公布发展项目和各类事务外,同时要负责收集村民诉求,履行2小时内回应、24小时内给予答复的承诺制度,确保村民知情权、建议权、监督权落到实处。
有一次,村民在需求调查表中提出希望村里能拆掉废弃的电线杆,黄宝康答应处理。但是,由于废弃电线杆涉及多家单位,拆除时安全隐患大,并且以后可能还要重新启用,问题最终没能解决。黄宝康对此感到很愧疚,多次在村民家园日户长会议、年终党员大会等会议中上台向村民致歉,他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,村民们也更加信任他们的“宝康书记”。
以德立村 带领乡亲走上诚信致富路
2012年5月,余姚市推出“道德银行”,推动“道德”与“信贷”联姻,以道德担保信贷,以信贷反哺道德,支持农民创业致富。黄宝康主动要求在邵家丘村试点,他创新推出每年对全村795户家庭进行道德积分评定,并联合银行、商家,让道德评定优秀的家庭享受免担保贷款、利率下浮、购物折扣等优惠。
他还在全村推出了民情信息化平台,把每户人家的基本信息录入电脑中并进行动态管理。每月召集村干部、小组长、村民代表,对村民的道德积分进行评分。每季度对列入各类先进评比的候选对象或需向“道德银行”申请贷款家庭的道德积分进行公示。
除了认真推进“道德银行”建设,在黄宝康的带头倡议下,村里先后成立老年人爱心基金、单亲(留守)儿童关爱基金等道德基金,用于关爱帮扶弱势群体,表彰奖励好人好事。此外,村里还通过开展“十佳”文明示范户、“十佳”道德标兵、“十佳”优秀党员示范户、“十佳”公益事业示范户等评选活动,形成“成绩互评、经验互学、互学互促”的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氛围。现如今,邵家丘村已成为余姚市“道德银行”建设的样板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