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三十多年深耕田间地头 科技特派员潜心助农共富
汪国云,男,1970年12月出生,中共党员,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副站长、正高级工程师。他是“难不倒的科技特派员”,从1993年起一直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,总结形成以“药剂疏花”为核心的大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,解决了杨梅“大小年”生产难题,累计帮助果农增收10亿元。历经10多年孕育樱桃新品种“梁弄红”,推广避雨设施高效栽培樱桃技术,使果农收益提升5倍以上。32年来,他和团队累计推广实用技术40余项,培育省级良种3个,获省部级科研奖近20项,发表论文40余篇,编写专著7部,获专利18项。他曾获国家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,“浙江好人·千万工程耕耘者”、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、基层农技推广突出贡献农技员、农技人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。 |
汪国云
|
技术创新,做农技推广的“实干家”
不论严寒酷暑,汪国云每周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扎根田间地头。以往,余姚杨梅有大小年之分,“小年有价无果,大年有果价低”,严重影响了余姚杨梅产业的发展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汪国云苦心钻研8年,研究出“杨梅疏花技术”。目前,余姚85%以上的杨梅种植都用上了这项技术,年增经济收益3000余万元。该技术在省内温州、台州等地广泛应用,同时也在江苏、贵州、云南等地推广,累计带动农户增收超10亿元。此外,他历经10多年,培育“梁弄红”樱桃新品种,获得省林木良种审定证书,成为全省推广的主栽品种。目前,余姚樱桃种植面积6000多亩,“梁弄红”等良种覆盖率达90%以上,年增收2000多万元。

20多年来 ,汪国云推广农业技术40余项,引进新品种20余个,主持、参与余姚市级以上项目50余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、省级项目7项;获市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励20余项,其中省部级奖项8项。
服务至上,做农民朋友的“贴心人”
在汪国云心中,能得到农民的肯定和信任就是对自己工作最大的认可。许多农民对汪国云的手机号码熟记于心,而在汪国云的笔记本里,更是满满当当地记录着农民各种类型的技术需求。
2021年,“烟花”台风袭击余姚,丈亭镇凤东村一葡萄种植户所种的葡萄树被洪水泡了三天三夜,绝望之际他联系到了汪国云。汪国云第一时间蹚水赶到现场,指导他刨根保树,重树信心,拼尽全力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在汪国云看来,在农民们遇到困难时能被记得,让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少走弯路,成为他们坚强的技术后盾,这便是农业技术人员价值的真正体现。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诚心诚意的服务中,汪国云与广大农民朋友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,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汪国云每年办班10期以上,结对农户100多个,那些因汪国云的指导而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,在余姚几乎村村都有。
乡村振兴,做农民致富的“指导者”
余姚市科协以汪国云的名字命名设立了“三长”微工作室——汪国云果树栽培微工作室。通过工作室,他和他的团队积极开展“村会结对助力乡村振兴”活动,帮助农民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难题200多个,组建“余姚杨梅交流群”“余姚水果交流群”等专业种植技术QQ群、微信群6个,通过互联网信息手段,及时与同行、农户开展技术交流、政策宣传、科普宣教等活动。

脚下沾着泥土,心里装着农民,汪国云真正成了农民朋友的“贴心人”、农民致富的“指导者”和农技推广的“实干家”,他将技术送到农民手里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为他们的春华秋实保驾护航。